廣州日報 | 省人大代表孫志強:廣州發展科技創新可聚焦細分領域引育頂尖級人才
廣州日報客戶端 2022-01-20 17:30
“聽了政府工作報告,我感覺比較振奮,特別是提到對一些科技創新,對科技產業的投入,包括加大對重大工程的研發。”1月20日,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正式開幕,省人大代表、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志強表示,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球四大灣區之一,應當在提升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同時,更加關注科技創新,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。“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地區,我認為應該加大對‘專精特新’企業的投入力度。”
在此機遇之下,廣州如何立足實際,加大發展科技創新?日前,在采訪中,孫志強表示,“四大灣區里我們可能是發展最晚的,但是我認為我們也是最有潛力的。”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排頭兵,廣州在產業鏈接、產業生態創新發展、區域經濟合作、培育先進產業集群、優化創新環境等方面都發揮關鍵作用,尤其在管理創新、科技進步、產業升級、綠色發展等方面的起到輻射帶動和標桿示范作用。
“作為一個企業家,我已經感覺到廣州正在科技創新方面迎頭趕上。”孫志強表示,目前廣州的產業發展已經具備相當強大的基礎,大批基礎科研平臺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在不斷建立和聚集,發達的金融業、電子產業為其提供穩定的應用層及基礎層支持,與周邊城市如深圳、東莞、佛山等的產業鏈,香港的國際渠道形成產業閉環系統。
同時,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構建,通過形成與數字經濟、人工智能發展相適應的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,培育廣州成為中國人工智能、數字技術創新的策源地和成果應用轉化基地,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支撐等等,一定更有利于廣州加強與周邊地區城市的產業合作,形式也更多元化、多樣化。
“未來廣州可以對科技研發的人才、技術基礎、產業應用場景等進行進一步謀劃。尤其是聚焦細分領域,如在一些創新型產業中去引進人才、留住人才,重點培育頂尖型人才。”孫志強說。
在推進區域合作和產業分工方面,孫志強表示,就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來說,目前廣州黃埔區、廣州開發區已形成一個產業集聚地,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端制造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。未來通過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等一體化協同合作平臺,以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為主體,匯聚研發能力、科技金融、開放生態、現代制造業等創新資源要素,建立大灣區智能制造的創新合作機制,共同制定粵港澳三地創新政策,可以為區域產業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動力,助力產業升級。
文、圖/廣州日報·新花城記者:徐雯雯、魏麗娜
廣州日報·新花城編輯:林靜